初中语文的分类及特点

2024-07-27 12:40:54
初中语文的分类及特点,在线求解答
写回答

最佳答案

现代文文体划分:表达方式:记叙文、说明文、议论文文学作品:诗歌、小说、散文(抒情散文、叙事散文)、剧本第一部分 记叙文一、记叙文六要素:时间、 地点、 人物、事件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

二、常见叙事线索1、人物线索: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、物品线索: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。

3、感情线索: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。

4、事件线索:中心事件 5、时间线索:时间的先后 6、地点变换线索找出其线索的方法: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(变化)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:是贯穿全文的脉络,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,使文章条理清楚、层次清晰。

三、记叙顺序1.顺叙:即按照事情的发生、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(时间先后)。

1、2、3、4、5作用:使文章脉络清楚,有头有尾,给人鲜明的印象。

2.倒叙: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,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。

5、1、2、3、4、作用:避免平铺直叙,增强文章的生动性,使文章引人入胜。

3. 插叙:在叙述过程中,由于内容的需要,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,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,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。(比如:回忆往事) 1、2、X、3、4、5作用:补充、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(人物或事件),丰富了情节,深化了主题。

4.补叙:在叙述的结尾,补充交代与前面情节相关的内容。

1、2、3、4、5、X四、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: "我"; 作用:便于直抒胸臆,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。第三人称: "他"或"他们", 作用: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,让人觉得客观、可信。第二人称:以“你”来讲述或者抒情议论。(在诗歌和讲演中较多)作用:面对面地倾诉会更亲切自然;或者面对面地斥责语气会显得更加强烈。

五、人物的描写方法 (描写分为:人物描写、环境描写、场面描写)角度:正面描写:外貌、神态、语言、动作、心理 (方法)侧面描写:以环境渲染烘托;以他人来衬托;他人的反应来衬托 (方法)1、 肖像(外貌)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、衣着,交代了人物的……身份、……地位、2、 神态描写(神情、姿态等):交代了人物的……处境、……心理状态、……思想性格等。

3、语言描写: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、动作描写: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……心理(心情),并反映了人物的……性格特征或……精神品质。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。

5、心理描写: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……思想,揭示了人物的……性格或者……品质。

六、环境描写: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(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、季节、山川、湖海等自然景物):交代……背景(指自然状况),渲染……气氛、烘托人物的……心情或衬托人物……的形象、预示人物的……命运、为下文……作铺垫。社会环境(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(室内)的布局、陈设):交代故事发生的……时代背景、社会习俗、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渲染……环境气氛。

七、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1.结合特定语境(即具体的句、段、篇、上下文),分析词语的含义(运用代入法)。

2.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(褒义、 贬义、中性),明了词的本义、引申义、比喻义、一词多义等。

3.注意语气或语调。

4.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。

5、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、轻重程度。

6.注意言外之意(如: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,用平实的语言表达)。八、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?1、结构方面:总领全文、引起下文……、为下文……作铺垫、为下文……埋伏笔、承上启下、线索、照应前文、点题、总结全文。

3、 内容方面:在中间的结合需内容分析;结尾的通常是:点明中心、深化主题。(令人深思,给人启示,让人觉得回味无穷)也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。九、怎样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?连贯,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,没有阻碍。它的要求有:

1、有统一的话题,包括在一个较长的单句中主语要一致。

2、有合理的句序。

3、有过渡衔接的句子。

4、构成一组整句的句式要统一。十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语言的特点:(生动、形象)准确、严密、通俗易懂、语言简练、简洁明了、言简意赅、富有感染力、节奏感强、委婉含蓄、意味深长、发人深省、寓意深刻、说理透彻、有说服力。

2024-07-27 12:40:54
赞 1347踩 0

全部回答(2)

初中语文分为现代文和文言文。

现代文的又分为记叙文,说明文,议论文。它们都用现代汉语写成,记叙文围绕一件或者两件事开展,刻画人物丰满的形象,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。

说明文以说明某种事物或者事理为主要目的。

议论文以证明某个观点和某种说法为目的。

文言文是用古代文言写成的。

2024-07-27 12:40:54
赞 4200踩 0